7时前面应该为晚上7时如教“24时计时法”时 尝试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一开始 我微笑着说:“同学们 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的新闻联播是几时?”学生的回答有两种:一是19点 二是7点我接上话题继续提问:“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哪些?”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时、月、日在这些时间单位里没有“点”这个字 因此这个“点”就是“时”那么这两个答案哪一个正确呢?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小结:这里的19时是用24时计时法表示出来的时刻 这是用普通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这就使学生明白了时间有两种表示法 然后我拿出演示教具钟面 让学生观察钟面上的时针是怎样运转的 再让学生回忆除夕之夜当新年的钟声敲到第12下时 新的一年便开始了 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都指向数字12 1时50分 因为比赛从19时开始 所以在20时50分结束因而 学习数学要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 从生活中收集相关的数学知识 把身边的数学材料引进课堂 给传统的数学内容注入新的活力 数学源于生活 数学应该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现在学生天天与数学打交道 却对生活中的数学熟视无睹 对数学缺少兴趣 缺乏良好的数感 没有形成量的实际观念和鲜明的图形表象因此 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 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建构知识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 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世界 从而促进学生的日常思维向科学思维的方向发展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生活离不开数学 数学也离不开生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来自生活、回归生活的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知识 要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 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积极寻找身边的数学 把教学归于实践 那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 还能较好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迅速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夜里12时(就是0时 24时计时法也就是从此时此刻开始计算一天的时间) 接下去是凌晨1时、2时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的第一条建议 可见体验的过程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体验学习能使学生的学习进入生命领域 调用各种器官去体验、去感受 能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与知识结构之间架起一道无形的桥梁 是知情合一的学习这就告诉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提倡体验学习 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 学生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着生活 如果从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看 教学中只是掌握普通计 时法和24时计时法简单的表示 显然只停留在认识的层面上 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因此 本节课在目标定位上 除了让学生了解表示时刻的两种方法外 还要让学生通过生活实践中:“24时计时法”的应用 体会到在邮电、广播等部门计时时 为了简明不易出错 常采用24时计时法运用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增强数学的应用能力这样从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的角度看 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 再把“数学知识”引入“身边的生活”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学生常常把自己当作或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因此 在教学中应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 这样会大大推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探究中设疑:一场足球赛 上下半场各45分钟 中间休息20分钟 如果19时开始 几时几分结束这样学生就为探索数学方法创造了条件一场比赛共用45+20+45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 生活处处皆数学主要论述与学生紧密联系的生活中的数学 力求“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 学习才能成为孩子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体验学习是在新课改理念下产生的一种教育思想 它充分展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让学生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参与思维的形成过程、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 使学生在体验中思考 在思考中创造 在创造中发展 使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中 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精彩、成功的喜悦 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xzbu】郑重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 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 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 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根据这一指导思想 我们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进一步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责任编辑:admin)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